目前我国市政污水处理率已达99%以上,市政污水治理领域已接近饱和状态,污水处理的市场正由城市向农村转移。资料显示2016年村镇污水处理行业已达400亿元产值,预测2020年产值可增至800亿元,到2025年则将达到1300亿元。
村镇污水处理市场前景广阔,工艺技术也日趋完善,但缺少配套政策、监管体系、财政补贴、技术评估以及专业人才等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:
——处理方式难定。农村污染点多、面广,各地情况千差万别。有的村庄位于城乡接合部,人口密集;有的位于偏远山区,居住分散;有的在水域敏感区,水生态脆弱。不同地方需要不同解决方案,有的适合集中处理,也有的适合分散式。然而,一些地方在工作中方式简单,用城市污水处理方式解决农村问题,一味让县级污水处理厂向农村延伸,遭遇困境在所难免。
——技术方案难选。农村污染物种类与城市不同,简单搬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行不通。一位污水处理厂技术员坦言,他们所在的村庄养猪场多,猪粪尿养殖废水浓度太高了,COD(化学需氧量)浓度在1万以上,而现有污水处理设备上限才到1000,养殖废水根本处理不了。
——农民习惯难改。农村社会有农村的复杂,农民生产生活习惯不同于城里人,提高农民环保素养,光靠条例、处罚不行,要更多依靠村规民约、自我管理。另外,农村财力有限,污水处理系统不仅建设成本要低,运行成本也要低,“好用不贵”才更有生命力。
不过,农村污水市场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明确的商业模式。目前我国尚未明确农村污水治理的管理和责任主体,各地差异很大。有的是水务局管,有的是住建局管。计费方式也是五花八门,有的按户算,有的按人头算,有的按站点算(一个站点一年给予一定数量的维护费),还有的按水量算。这显然与市政污水处理的管理体制有很大差异。商务模式、收费机制等各方面都不完善,没有付费主体,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容易出现欠款,投资不安全。
由于农村污水处理规模普遍非常小,数量多而且高度分散,很难为每一个站配备一个专业的运行人员,而且这些农村通常远离市区,设施设备的维护维修和更新等也会受到较大限制。